2023年陶瓷行业的8大判断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近期,广东、江西、山东、福建、四川等产区陶企陆续开工
新的一年,市场走势会怎样?建材行业是否将迎来大复苏?渠道变革、产品创新、品牌运营上,又面临哪些新的变化?
2023年2月2日,由陶城报主办的“2023年陶瓷行业开工论坛”上,冠珠品牌总经理潘瀚、欧文莱执行总裁汪加武就行业关心的几大问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意见。总体来说,大家对2023年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先看看嘉宾金句:
未来整个陶瓷消费(市场)在萎缩,但未来如果能够在体验升级这一块,实现闭环,我觉得这块市场还是非常大,中 国的二手房改造市场其实才刚刚开始,(消费者的装修)周期在缩短。——潘瀚
瓷砖如果想从功能需求上突围,难度应该非常大,还是要在情感需求方面去突围,要(让产品)展示美,因为中 国随着跟国际的同轨,消费者的整体审美水平都上来了。——汪加武
陶瓷行业的规模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要素叫产能(量),一个是价格,量乘以价才是总销售额,销售额总规模的上升,量的上升也是一个维度,价的上升也是一个维度。另一个方向是“跨界打劫”,这两个方向上可以寻求突围。——汪加武
中 国的版图跟欧洲差不多大,但中 国省与省的消费差异远远大于欧洲国与国的消费差异,正是有这么多的消费差异,才可以有这么多的品牌,允许有各种的可能性、个性化,这时候形成“多超多强”或者叫“多超n强”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潘瀚
市场整体“蛋糕”在缩小,但哑光品类的“蛋糕”是增加的,素色砖想卖得好,关键在于企业的市场选择定位。一定要先从市场维度、需求维度考虑,而不是工厂角度。——汪加武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本次论坛还有陶城君的老板陶城报社社长李新良作为主持人,陶城君根据论坛现场,总结提炼出8大判断,欢迎大家一起“拍砖”探讨。
判断1: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2013会增长但蛋糕不是平分的
汪加武:
2023年应该确定性是比较明确的,过去两三年,我们一直看不清楚未来(的形势)怎么样,但今年是清晰的,2023年同比(过去一年)一定会增长,这个是绝对的。我认为2022年可能是过去10年乃至未来10年最差的一年,2023年肯定会有一个小回升,但大回升就不可能,不现实。
2022年约束了很多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会在2023年释放出来,这是第一波。第二波随着**抓经济,经济上可能会有一个回升。另外在地产方面,2023年肯定会有一个小V型的反弹。
整体行业增长,我们预计应该在20%以上。当然这不是平均分配,不是说每个厂商都增长20%。行业想回归到2019、2018年是不可能的,最多能达到最高峰的70%左右。
潘瀚:
(今年春节)广州的家居卖场在大年初五的时候基本上人满为患,也揭示了消费的回升。对于2023年我是保持较谨慎而乐观的态度。为什么谨慎?一个是,实际上疫情过去之后还会有反复的可能;第二个,经济的整体复苏需要一个过程,土地的出让量、受让量这些对比去年,还是下滑比较多的。我估计今年上半年会逐渐复苏,到2023年下半年会比较正常一点。
对于消费这一块,大家也看到各地**都在抓经济、刺激消费。当然也有很多行业人士比较悲观,但我一直认为悲观者正确,但是乐观者前行。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判断2:未来消费量肯定大幅下滑,要找新的增长需求
汪加武:
(未来的总体)消费需求肯定是萎缩的,消费量会大幅下滑。一是房地产需求回归(理性),像“房住不炒”,以前可能有很多冲动型消费,这部分需求可能会被挤掉;第二随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现在人口的出生率非常低,中国消费市场总的来讲是往下,这是确定的。
瓷砖行业算是大建材家居行业中最辛苦的行业,过去可能还风光一点,未来就没那么风光了。瓷砖如果想从功能需求上突围,难度应该是非常大,所以还是要在情感需求方面去突围,要(让产品)展示美,因为中 国随着跟国际的同轨,整个消费者的审美水平上来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上来以后,我们在这方面下功夫还是有价值的。
规模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要素叫产能(量),一个是价格。销售额总规模的上升,量的上升是一个维度,价的上升也是一个维度。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越来越高的,好的东西除了功能需求外,装得漂亮一点、感受舒服一点,这也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目前陶瓷行业还没挖掘出来,如果把它挖掘出来,产能下来,但产品单价上去了,这样规模也会上去。所以这个维度可能也是我们一个前进的方向。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潘瀚:
所以要找新的增长,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说到家电行业,其实家电行业不断地通过功能的升华迭代,不断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就是懒人经济。目前整个消费(市场)在萎缩,在我看来其实是消费有点降级,体验升级的(变化),如果企业能把体验升级做上去,新的消费需求就出来了。
中 国的一次装修周期很长,比如说像我们父母装一次房子,他得用20年甚至30年,他不愿意搞二次装修,但是现在年轻人不一样,它的装修周期开始缩短,可能是3~5年,甚至软装时间更短,对于厨房、卫生间、阳台这些场景的改造需求开始大量出来了。
我们陶瓷行业可以看一些别的参考案例,像韩国汉森就做了一个叫改造厨房交钥匙工程,交钥匙工程周期在7天左右。实际上在陶瓷行业的创新这一块未来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大型陶瓷薄板能做到施工便捷,成本又下降,我觉得在改造这一块是有非常巨大的市场,中 国的二手房改造市场其实才刚刚开始。
判断3:大众化品牌+差异化细分品牌,中 国未来会形成“多超多强”格局
汪加武:
陶瓷行业整体规模不管再(怎么)下降,整体(规模)都是不小的,还有几千个亿。但我们行业目前大的(陶企营收规模)接近100亿左右,占比也不是特别高,对比起来,意大利确确实实有一些企业特别强。中 国陶瓷行业跟意大利陶瓷行业相比,我们的产能比较多,品牌比较多,从业人员比较多,一多就容易分散,整个建陶行业还是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但行业集中一定是个趋势,而且会加剧。
中 国肯定会形成以大众化流量型头部品牌为主,因为他要全渠道经营、大众化产品,如果他不是大众化的,他不可能把规模做起来。另外一类就是做一个价值型的差异化企业,这个是强,不一定小,但肯定是美,它可能是中等规模,但是在某个细分领域非常强。
几个超大的企业,加上几个在某些细分渠道上比较强的这些企业,这个叫“多超多强”,中 国未来一定会这格局。
潘瀚:
在欧洲,包括意大利它形成一超多强很正常,它的消费市场就这么大,它会快速集中。中 国的版图跟欧洲差不多大,但是中 国省与省的消费差异远远大于欧洲国与国的消费差异,正是这么多的消费差异,才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品牌,允许有各种可能性、个性化,这时候形成多超多强,或者叫多超n强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有些品牌可能“小而美”,实际上它也不一定小,叫适度规模,比如说做个几十亿都是完全有可能,只要你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绝对的龙头,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是非常有可能的。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判断4:单品竞争有天花板,多品类集成又很难;陶企把井挖深的成功率更高
潘瀚:
我个人认为单品竞争是有天花板的,单品客单值就这么高,获客成本还是这么高,整个的经营费用现在都是上升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多品类集成。但事实上我们看家居行业,单品到多品类集成很难,为什么?它是跨越式发展,中间缺少一个环节叫单品到部品的集成,部品集成做好,才有可能做多品类集成。
从产品思维未来到服务思维,当然这中间还要打通一个,叫设计驱动供应链。
汪加武:
这个其实就是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问题。我们陶瓷行业,特别一些头部企业,到底是多挖井还是挖深井?当你有一定规模的时候,是挖多两口井,还是把这个井继续挖深?三四千亿的行业规模,哪怕是100亿的营收规模来看,占比都非常低,假如产能占比20%的话,可以有多少倍的增长空间?如果是往深去挖,头部企业整个规模肯定是会上去的。
比如整装市场,消费痛点就是商机,你把消费痛点打通了,商机就更大了,所以还有很多机会去往下挖,挖完以后,那我们行业的格局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超”可能就是三百亿、五百亿;那“强”可能就三五十亿,某个领域非常有特色非常强,就不是现在百亿企业都还不多,陶瓷行业的市场是允许有几个几百亿企业存在的。
“多挖井”成功的概率肯定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往下挖的概率高。因为“多挖井”,就要看企业有没有这种资源能力,没有这种组织能力的话,延伸是非常困难的,想抢别人的东西,别人的竞争力也在那里,人家有护城河。而且市场环境都不好(的情况下),跨行业的市场就很好吗?一样是在下行的路上走,你怎么去抢?
判断5:未来的零售一定是高端化的;警惕“整装一样也会爆雷”
潘瀚:
整装这一块这几年上升得非常的快。有些公司的做法是独立渠道、独立产品,然后把整装公司当成第二经销体系;但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总部给经销商提供整装公司适合的产品,签约成战采项目,然后经销商去落地交付服务。
我们以前叫经销商,现在叫代理商,准确地说应该叫运营服务商。也就是说,这一块市场交给你,其实是把全渠道运营交给你,你不能只做单一的渠道。有的经销商可能看不上(整装的)利润,他觉得几个点投资回报率好低,但是你不做,意味着你的市场份额逐年在下滑,你的管理费用你分摊不了、覆盖不了,但大部分经销商是会选择全渠道都去做的。
汪加武:
整装一定是厂商一体去做。企业有时候为了总体的规模,用低毛利的方式,做好服务,赚点服务费,其实,坦白来说,也就是搬砖赚点搬运费。这就牵涉到战略选择问题了,陶企一般有三大业务板块,整装、零售、工装。不是每个企业都要把三个业务板块去做大,但流量规模型企业,做头部企业它一定要全渠道去玩,一定要把每一个渠道做大它才能大。
对于一些其他的企业(而言),它就不一定非要做,因为你做整装,要有很强的服务能力,商家有资金能力,更重要的还是有成本优势。整装公司说实在的是去品牌化,基本上哪个品牌放在那里都影响不大。
未来的零售一定是高端化的,高端化、高品质的客户,(会要求自己装修);相对低一点的消费者,就希望整装公司一起搞了算了,所以这部分消费者对价格就特别敏感,价格战一打就很厉害。这个跟精装渠道是一个道理,未来也一样,精装渠道会爆雷,整装一样也会爆雷。
定位要清晰,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头部企业要把规模做大,关注的是规模和现金流,我们关注的是经营质量和经营价值,关注的是毛利率,关注点不一样。
判断6:要想卖高值产品,品牌想升维,首先得构建内部服务能力
潘瀚:
我们当时做岩板共享仓是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备货,因为岩板基本上都属于高值产品,经销商在备货这一块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全国设了16个共享仓,基本上能保证货品比较齐全。
第二就是加工服务这一块,不可能每一个代理商后面都跟着一个加工厂,也没这个能力。我们共享仓基本上是前店后厂,这些共享仓基本上能解决交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甚至在有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需求的,比如说要做一个大单,全案设计师就下去帮你谈单了。
我们现在是要求所有的代理商,想做冠珠岩板,你就必须有交付系统,必须自己干交付服务,而不是说我把材料卖掉就行了。所以说终端经销商要想升维,首先得构建内部服务能力,自己的交付中心必须有。
判断7:市场整体“蛋糕”在缩小但哑光品类的“蛋糕”是增加的,素色砖想卖得好,关键在于企业的市场选择定位。
汪加武:
我们说整体蛋糕是缩小,但哑光品类蛋糕是增加的,增加的比例还挺大的;在增加过程中,谁去抢,厂家也好商家也好,你得把这个蛋糕你分到属于你的,甚至是超额的,这就会有大额的收获增长。这个是确定性的。
(过往历史)陶瓷(行业热销过)很多品类,但很多时候是做两年就“死”掉了,微晶石最典型,抛光砖持续了十几年,也“死”掉了。但素色砖,因为它可以发展,可以延伸。本身素色砖耐看,耐品。随着消费升级,产品的生命力会越来越体现,这个品类我认为它确实是可以长久生存,不会昙花一现,会越来越好。
抛光砖产品质量很好,为什么(现在的消费者)不选了?这个就可以侧面证明,我们的消费者不仅看产品的质量,质量只是一个维度,使用功能是一个维度,他觉得好看和不好看,这个是情感维度,喜不喜欢,不喜欢就不要了,就淘汰了,(这个品类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了。素色砖也是一样,现在很多人做素色砖,用以前的方式做素色砖肯定有点问题,特别是销售方式。未来的零售都是高端化,你产品也要高端化,你低端化的产品很难匹配、符合高端化的需求。
素色砖可以卖的好,也(可能)卖不好,关键在于企业的市场选择定位。每个企业要搞清楚(切入)这个品类,到底是为了啥,是卖给谁?一定要先有市场,从市场维度、需求维度考虑这个事情,不要以工厂角度,看的别人在做,就都去转,还是要回归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去选择做哪个产品。
判断8:陶瓷行业未来创新需要强化几大方向
汪加武:
创新,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关注、必须要干的事情。在我们中 国陶瓷行业来说,它的创新其实要强化的是几个方面:第一是上游的创意,纹理创意也好,题材创意也好,我们确确实实还是弱一点。第二在产品应用环节,工厂端要继续强化,不可能说搞个产品依赖设计师去弄,我们都要引导,从产品应用的维度去升维,能跟设计师直接对话。第三就是产品维,怎么样算好的产品创新?我觉得基本上要具备几个特点:
一是产品必须有颜值,你不好看,很难上价值,就是低端货。使用功能都比较容易满足,但是要做有颜值的产品比较难。二是光好看也不行,还得耐看。三是要有技术壁垒,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技术门槛,才是可以持续去生根的一个产品。
潘瀚:
我觉得陶瓷行业还是在渠道做一些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因为现单品竞争确实有一定的增长天花板,经销商也在寻求新的增长。一个是重度垂直,一定要把包铺贴的服务工作扎扎实实抓起来。第二个,我们陶瓷行业的单品过渡到部品集成,我们能不能把这条路迅速走通?比如说厨卫空间,它的客单值也不低,如果能够把这一块的集成方案做好,未来客单值也不会只有1万多。第三个就是研究如何去卖好高值产品,而不是低质化竞争。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延伸阅读】
广东一半陶企陆续开工!江西四川70%陶企已点火,全国情况速览
2023年怎么干?企业“掌舵者们”这样布局
陶瓷行业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
超7万陶瓷人转行,那些转行的陶瓷人都去哪了?
2022年全国氧化铝产量出炉!
家居未来消费趋势:家庭小型化,细分领域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