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装消费趋势:消费者对定制家居最舍得!
2023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喜迎“开门红”,全国家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
自开年以来,已有上百家企业相继推出开门红、315大促、经销商峰会、动员大会等;
在马上到来的3月份,还将有中国家博会(广州)、名家具展、中国建博会(上海)等7大展会分别落地广州、东莞、上海……
市场、企业、展会……家居产业各方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一路狂驰。而对于春季家装市场这一承载着开年国民消费热点和时下最前沿话题的“主角”,各界都充满了期待与厚望。
在一派春意盎然之下,春装市场真相究竟如何?消费趋势、场景和路径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023中国春季家装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发布,本文将通过进一步深入解读及引申思考,为家居业“春攻”开启和品牌认知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指引!
1
2023春装消费市场“真相”
远比你想象得更火热!
面对开年后的首个销售旺季,春装市场真实情况较预期更为乐观,居民消费意愿出现明显好转,且呈现出明确的消费偏好和导向。
1、家具、电器需求开闸
据《2023中国春季家装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春装消费需求高涨,市场持续升温,超5成人群有家居家装消费计划,另外27.59%的人群虽然自身暂时没有需求,但周边亲友已有筹划,整体呈放大辐射效应。
其中,家具、电器购买需求旺盛,高达41.65%,这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在近年来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对家居品质要求进一步提升,历经三年厚积薄发,一经放开,家具焕新需求霎时喷涌而出,加之此前各地暂停装修入户,推迟家具进场的“滞后性爆发”,家具购买需求自然高涨。
另一方面,家居电器融合趋势加剧,电器产品与整体家庭环境、装修风格呼应组合等高品质需求持续释放,且当前消费者对具备除菌、消毒等作用的健康电器购买意愿强烈。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高端电器已成为红星美凯龙全品类中增长幅度最高的品类之一,增速高达27%。
可以预见,不仅是春装市场,继家具电器需求开闸后,这股消费热潮有望持续整年。
2、改善型消费迎爆发
近年来,随着新房增速放缓,改善型装修需求日益增多,二次装修、局部装修成为家装市场中不可小觑的力量。据《报告》显示,有46.94%的人群出于改善家居环境和条件等需求选择春季进行家居家装焕新,改善型已成为2023春装市场的主力。
除此之外,34.01%的消费者是出于装修、乔迁、结婚等刚需原因,这与春节期间结婚及乔迁新居人数激增,由此催生的大量家居购买需求有关。
在改善型和刚需型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各地主要商圈和主流卖场的销售额和人流量均显著回升。据红星美凯龙数据统计,从春节后至2月11日,全国销售同比提升22.8%,全国客流同比提升18.5%,其中在郑州、武汉、南京、天津、成都,客流增加超过20%。
3、春季卖场大促成焦点
每年春节过后,都是一波家装旺季,而315大促的到来,更是掀起了开年后家居促销的第一波高潮。本次调查也印证了消费者对于315大促的关注。《报告》显示,共有35.71%消费者对当前主流家居卖场的春季促销情况有所了解,而22.45%消费者正计划了解,这也反映了当下春装消费市场一片火热,消费者有意识地搜集各类促销优惠信息的现状。
2
“新大陆”的召唤
家装消费风向真的变了!
自放开以来,家居家装消费风向发生了全新的转变,消费喜好、需求变化、决策行为都与过去明显不同,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折射出了新的时代风向。
1、卧室、厨房、客厅地位大反转
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是家装最重要的四大功能间。纵观过去几十年,客厅一直是中国家庭不变的核心,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居家品质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家庭装修的需求不再执著于传统的标配格局,在空间规划上更注重个人的居住需求。卧室、厨房、客厅在家庭空间中的地位也呈现出微妙的转变。
《报告》显示,53.08%的人群更关注卧室舒适度,其次是厨房,占比52.02%,客厅排名第三,占比49.38%,差距微小。
2、消费升级了,但也理性了
经过三年疫情的催化,整个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理性消费的时代。理性消费并不意味着对产品体验要求的降低,而是更加关注自身核心需求的解决,且有意识地控制消费总额。
在调查样本范围内,41.16%的人群预算空间集中在0-10万之间,而预算在10-30万、30-50万之间的消费者分别占比25.85%、21.09%,总数近五成。虽然高端消费者占据较小比例,但推测与改善型装修需求较多,拉低了整体价格预算有关。
3、对定制家居最舍得
“高颜值、高品质、一站式”逐渐成为当今家居行业的主流消费趋势。而具备上述优点的定制家具产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强烈关注。《报告》显示,以品质、服务型、一站式为代表的定制家居成为大多消费者愿意投入最大预算的支出类型,占比达40.77%。
此外,家具、布艺、灯饰等软装部分以24.43%屈居第二。电视、冰箱、空调等大电器以20.04%超过水电改造、地顶墙等硬装部分(14.76%),位居第三。
这也反映出“轻硬装,重软装”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和硬装成型后不易改变不同,软装可灵活变换,不断更新的优势更符合年轻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追求。
而通过消费者对电器的关注,也侧面印证了从单品电器到成套电器,电器产品的消费正在走向高端化、前置化、场景化。
3
渠道之争无悬念
消费者越来越难“忽悠”了
当前的家居市场正在发生快速演变,消费者对渠道、品牌、产品的关注,不单反映市场层面的热度,更代表着消费者对家居的认知发生了转变。
1、线下依然是难以撼动的“白月光”
尽管近年来,在电商、直播等新兴渠道的冲击下,家居渠道愈加碎片化和多元化,但是,线下门店所具备的场景体验功能是线上所难以取代的,未来线下依然是家居家装的主战场。
《报告》显示,在购买渠道上,近六成装修用户仍选择线下购买家具建材,而33.92%用户即使是线上购买也要先进行线下考察。
此外,线下家居消费场景相对集中,55.01%用户倾向当地的综合性建材家居市场,37.26%用户选择以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成熟连锁型家居卖场,对家居工厂直销、街边店、社区店接受度较低。
家居消费场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流量的聚合和消费层级的转变,综合性建材家居市场的主导地位,表明中低端消费市场依然拥有庞大的基数。而以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中高端家居卖场备受关注,也彰显出强劲的高端消费需求。
2、连锁家居卖场的“引”力法则
成熟型家居卖场愈发集中化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进。对80、90后家居消费主力来说,无论是装修还是购买家具,大多以“年”为时间单位,属于家庭重大消费,具有大额慢速消费的特点,因此更看重连锁卖场的严格管理体系、品牌保障优势,《报告》显示,这一部分人群达到了61.79%。
凭借一站式多品类覆盖与海量数据支撑,成熟型家居卖场在当前流量入口趋于分散的趋势下仍具有突出的聚集流量能力。52.36%消费者选择此类卖场的原因便是家居、装修、电器等一站式配齐,便利高效。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他们更加希望能够得到的完整服务,因此,完善的商业配套(41.04%)、设计解决方案(34.43%)也是他们选择的重要因素。
3、精研型消费者来袭,全新消费观曝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掌握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在消费决策中关注的因素愈加多元化,这催生了一大批“精研型消费者”,他们不仅关注产品是否“精致实用”,还会精确细致地研究产品的工艺、材质、设计、产业链条发展情况、相同竞品状况等。买对的、买必要的、买正确的正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重要行为。
《报告》显示,在选购家居家装产品时,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最为突出(54.66%),其次是品牌(48.68%),而产品设计和颜值,售前、售后服务近乎持平(33.92%、34.8%),价格反而是关注度最低的一项(28.2%)。
这也说明消费者对“环保”、“品牌”、“产品”的敏感都开始高于“价格敏感”,更多人从为“物理高价”买单,转向为符合“心理溢价”的商品买单。
而消费者对售前售后服务的关注,也已成为家居企业蓄势发力的经营亮点。如何主动建设良性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彰显企业特色与个性化色彩的一大利器。
4
周期拐点已至!
供需两旺以“开年红”助推“全年红”
根据《报告》,春装消费需求正在加快释放,而综合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端复苏已先于需求端,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早在2022年12月,中央便连续出台文件,强调扩大内需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后的春节假期,更是通过发放惠民券、消费券等,打出消费“组合拳”,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服务保障,多措并举提振了消费信心,助推消费回升。
开年以来,除了各大品牌相继推出开门红、315大促,家居卖场也先后发力,其中,红星美凯龙更是立足全行业,联动上下游品牌共融共创共生,重磅投入全年三分之一资源,联合千大品牌重磅打响春装市场第一枪,推出2023家居行业开年首档超级大促——315FUN肆嗨购节,让消费者真正“放心消费,FUN肆嗨购”,也让更多品牌商、经销商共享消费复苏红利。
在国家强有力政策扶持下,通过平台、品牌的共融、共促、共赢,春装市场已奏响复苏“最强音”。
历经三年,伴随宏观经济产能周期上行期的即将到来,以及家居产业内部出清、需求端的逐渐复苏,家居行业正迎来上行的超级周期!想要“消费马车”跑得稳、跑得快、跑得远,必须在新的周期拐点下,瞄准消费新动向提质升级,同时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供需双向升级的时代,将让家居行业迎来颠覆性的变革。
(文章来源:家居微新 闻,侵删)
【延伸阅读】
3.15掀起促销高潮 家居行业进入业绩兑现期
家居企业如何借绿色建材深入下沉市场?
建筑门窗品牌恒尚节能IPO获受理!
多地绿色建筑政策加码!家装行业奔向泛绿“春天里”
变动开始了,家居54位高管职务及27家公司
红星美凯龙获“上海慈善奖—捐赠企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