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蓝狮注册 » 蓝狮注册链结_陶瓷厂没有利润,很难撑过未来几年……

蓝狮注册链结_陶瓷厂没有利润,很难撑过未来几年……

陶瓷厂没有利润,很难撑过未来几年……

2023年,陶瓷行业“内卷”进一步加剧,在激烈的价格“拼杀”下,多类瓷砖价格一路下探,各种超低价不断刷新纪录,令人咋舌!对于这些超低价产品,许多同行惊叹“很难想象,厂家还有利润吗?”

有瓷砖厂家表示,目前的瓷砖生产成本非常透明,成本底线也十分清晰,一些同行以明显低于成本的超低价倾销,肯定是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这样无底线杀价的后果就是,大家都没利润。”

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利润,股东无回报,员工无福利,很难实现长远、持续发展。但当下,在史无前例的“价格战”下,越来越多的陶企陷入“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低质量发展泥潭,难以自拔。

01

长期没有利润

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一个行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然而,在“大鱼吃小鱼”的竞争中,许多陶瓷企业早已陷入不惜血本的恶性竞争当中,再加上渠道客户的疯狂挤压,陶瓷行业的利润率只能一路走低。

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这,或许是未来许多陶企发展最大的隐忧之一。

没有利润,就没有创新 。剩下的只有“内卷”,拼谁的价格更低。事实上,近年来传统陶瓷砖领域的研发创新几乎乏善可陈。C端,本来可以维持相对合理的利润空间,但在B端的打压下,经销商举步维艰,除少量优秀的经销商外,许多品牌的经销商是越做越小、越做越少。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两年虽然许多陶企的业绩都有增长,甚至有企业的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但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达成同样的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大,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更多,成本也更高。许多客户、许多订单正在走向利润的临界点。做,几乎没钱赚;不做,则会丢失市场,难以维持产销平衡。

有的陶企看似生意火爆,货如轮转,并非因为产品具有领先优势,而是因为忙于为其它企业贴牌,或者低价倾销,产品结构、档次长期无明显优化与提升,产品价格陷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陶企亦坦言,最近几年企业发展态势不错,销售额处于连年增长状态,但产品单价却连年下跌,利润总额反而不如以前。

今年,北方产区某陶企老板坦言,广东一线品牌到当地贴牌,价格压得极低,而且还要开发票、付款周期极长,综合算下来只有1%左右的利润,但不贴牌,产能又无法消耗。

“有销量,没利润”正成为不少陶瓷企业的真实写照。江西一位陶企老板吐槽:“干了十几年陶瓷,瓷砖的单价和利润一路走低,每片砖的利润从以‘元’为计,降至以‘角’,甚至以‘分’为计。”

400×800mm中板是2023年单价降幅最大的品类之一。有行业人士介绍,在激烈的价格战下,不少厂家中板跌幅同比达到1元/片(折合每平方米跌幅达3元),以一家日产5万㎡中板的陶企为例,一个月减少的利润高达450万元,一年(按10个月生产周期)则高达4500万元。

不仅仅是中板,750×1500mm、岩板等品类均经历了类似的“内卷”,以及最后陷入“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的过程。行业普遍认为,陶瓷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或减量时代,未来的陶瓷市场很难容纳如此之多的企业、生产线及产能,一批低效率、低盈利的企业很难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02

“淡化营收,追求利润增量”

或许更适合未来的许多陶企

“无底线的价格战,及低利润路线是没有未来的。”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当下及未来的陶瓷行业正进入下行通道,市场蛋糕将逐年缩小,许多企业将面临销量、价格、利润齐跌的挑战。但另一方面,未来的陶瓷行业对绿色制造、节能降碳、企业经营等方面的要求及门槛一定越来越高,甚至需要企业投入重金去升级改造,而这些都需要靠一定的盈利水平去实现。

“如果一家企业长期陷入低利润、零利润,甚至亏损的低质量经营困局,拿什么去应对未来更加残酷的市场挑战?”甚至一旦遭遇市场的风吹草动,或者政策的细微迭代,企业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当下供需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永续经营。亦有行业人士以意大利陶瓷为例,走过产能和产量高峰以后,意大利许多陶企通过产品技术升级换代等措施,走高附加值或“小而美”的差异化路线,企业的产量基本没有增加,但产值却逐年增长。

面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及产量缩减,对于国内大多数陶瓷企业来说,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路线,不追求规模,淡化营收和市场占有率,竭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考核利润和现金流,或许才是最正确、最长远、最健康的发展路径。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先让企业活下来。

无视利润,无底线的价格战“杀”到最后不会有赢家。破除低利润困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头部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品牌溢价和研发优势,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扩大高值产品的销售份额,拉高行业的平均售价,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这样,整个行业高中低端的品牌定位和市场渠道就会更加清晰,就会为大量中低档品牌拓展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大家既有自己精准的目标客户,又能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形成大树、灌木与小草共处的产业生态,从而整体上推高行业的利润水平。

然而,真实的现状是,许多企业基本上都以市场热销的“大路货”产品为主。在与诸多中低端品牌和落后产能的竞争中,依靠规模、成本和价格取胜。甚至有大企业、大品牌开始降维打击,售价比二三线品牌还要低。如此以来,那些中低档品牌和生产线只能加快出局的步伐。

(文章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延伸阅读】

江西产区陶瓷人热议“广东制造,假一赔十”

红星美凯龙携手天猫聚划算,抢占双11流量高地

东鹏控股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等

陶瓷行业未来烧什么?光伏、电窑、氢能前景如何?

新明珠、帝企鹅...谁才是最有料的岩板品牌?

箭牌发布全新陶瓷旗舰展厅+冬季新品


下一篇 :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