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投锂电!高安已退出30条线1.3亿㎡瓷砖年产能
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锂电行业成为江西产区转移过剩产能的“新赛道”。今年来,依托当地的锂电产业优势,江西产区陶瓷企业转型锂电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
《陶瓷信息》根据公开渠道了解获悉,9月份,蓝狮注册登录江西高安产区又有4家陶瓷企业的7条瓷砖生产线转型锂渣坯项目。而截止9月15日,今年1-9月份高安产区已先后有博德(高安博德,非广东博德关联企业)、精诚、金丽等14家陶瓷企业的30条生产线退出,转型锂渣坯。
据统计,转型锂电的14家陶瓷企业的30条生产线,合计瓷砖年产能为1.3亿平方米(以310天生产周期为计),占高安陶瓷年产能的13%以上。换而言之,今年来高安产区已有1.3亿㎡瓷砖年产能、1.5亿片西瓦年产能退出,转向锂电行业。
除了高安产区,周边宜丰产区金佛陶瓷在刚刚将1条陶瓷生产线转产锂渣坯后,9月份再增加两条陶瓷生产线转型锂渣坯加工项目。
高安已有30条线1.3亿㎡
瓷砖年产能转投锂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安产区有30条建陶生产线、1.3亿㎡瓷砖年产能退出转型,但总体上产能规模与2020年相比,几乎未发生变化,产能过剩压力依旧突出。
转投锂电!高安已退出30条线1.3亿㎡瓷砖年产能_1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精选-公众号,侵删)
由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2022陶业长征——全国瓷砖产能调查活动”近日初步完成对高安产区的产能统计。
据最新数据,高安现有建陶生产企业40多家,瓷砖生产线近140条(不含闲置、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线),瓷砖日产能约280万平方米,按310条生产周期为计,年产能超8.6亿㎡。
而在两年前的2020年,高安产区有陶瓷生产企业56家,生产线165条,瓷砖日总产能283.1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在新能源“风口”下,虽然高安产区陶瓷生产企业净减少10多家、生产线净减少20多条,但瓷砖总产能规模相比2020年较为稳定,单从规模上而言,仍为全国最大的(县级)建筑陶瓷产区。
主要原因是,过去两年内,高安产区先后有格仕祺、罗斯福以及格来利等陶瓷企业通过拆旧建新、技改等方式,建成投产一批大产能、高效率、高智能化的生产线,大大提升了单线生产效率。
陶业洗牌愈演愈烈
还将有一批陶瓷生产线转向锂电
除了陶瓷生产线转型锂渣坯项目,泛高安产区亦有不少陶企老板在坚守陶瓷主业的同时,开始投资新能源项目,开启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新步伐。
如太阳陶瓷企业总经理胡尧在2022年初投资3.5亿元在高安高新工业园新建新能源项目,以及部分陶瓷企业的“陶二代”投资锂云母选矿项目。
“金九银十”一直是陶瓷行业的传统产销旺季,然而受市场、疫情以及成本上涨,尤其是陶瓷行业供需变化等多方因素影响,进入9月份后,在陶瓷行业整体开窑率不高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陶瓷企业因库存压力大而停窑减产。
据了解,仅9月上旬,高安产区就有指南针陶瓷(原恒辉陶瓷)、寰宝陶瓷、金盛陶瓷(原新中英陶瓷)以及高新陶瓷4家企业的7条陶瓷生产线转做锂渣坯。
高安产区不少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全国各大陶瓷产区开窑率普遍不高,高安作为全国开窑率最高的陶瓷产区之一,平均开窑率也仅在7成左右。虽然从年初至今,高安陆续有陶瓷企业退出转型锂电项目,瓷砖产能虽然在持续减少,但产区的整体销售形势并没有明显的提振。
“归根结底,还是陶瓷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陶瓷行业的洗牌淘汰加速,后期高安产区还将有一批低效率、低效益的陶瓷生产线转向锂电行业。
2022高安头部陶企增势明显
持续在“陶瓷赛道”投入升级
一部分陶瓷企业及生产线退出、转型背后,蓝狮注册链结是高安产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凸显。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高安产区头部陶企的开窑率更高,华硕陶瓷、太阳陶瓷、罗斯福陶瓷、瑞阳陶瓷以及格仕祺企业等5家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品牌销量均有明显的增长。
转投锂电!高安已退出30条线1.3亿㎡瓷砖年产能_2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精选-公众号,侵删)
而另一方面,泛高安产区疯狂转型锂电的陶企,更多是以中小型陶企为主,面对成本、市场的压力,大部分中小陶企面临较大的产销和利润率严重下滑的压力。
但泛高安产区的头部企业以及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老牌企业,则依然坚守在陶瓷行业,并仍在持续不断的投入。
如太阳陶瓷企业今年上半年打造近3000平方米品牌展厅;罗斯福陶瓷企业4000平方米的营销中心已经在建设中,计划在今年年底装修完交付使用,同时,罗斯福陶瓷智能化基地200亩的大型仓储中心也在同步建设中;华硕陶瓷与鹰牌陶瓷强强合作,重金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华鹏陶瓷华中运营中心;金泰源陶瓷企业在8月份华中建陶精品荟结束后,就开始对企业营销中心进行重装升级。
佳宇陶瓷企业更是以6400万元成功拍得江西东阳陶瓷有限公司,目前东阳陶瓷两条西瓦生产线已顺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