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老板的内心世界:耗不起、放不下、舍不得!
企业从创办到发展成颇具规模,凝聚了一代企业家的心血,是奋斗几十年的结晶,是情感的载体。
但是外在的产业焦虑、知识焦虑、资本焦虑不断困扰着企业主,在守成和突破之间不断徘徊,耗不起、放不下、舍不得成为企业主内心的真实写照。
走进企业主真实的内心世界,为企业发展支招,让企业主不再“心苦”。
1、耗不起
中小私企老板在身份之苦,孤独之苦,管理之苦的过程中修炼自己。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从白手起家到发展成颇具规模的企业的过程中,一直采取的是补漏式管理。
很多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没有管理经营的系统思维和系统实践,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够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这一点特别是50、60、70后的这一代企业家体会最为深刻。
在管理上、在经营上总是遇到问题了才去解决,没有系统的机制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同样的问题总会周期性地出现。
企业在粗放式发展,野蛮式增长的时代,在高毛利、低风险的年代,靠着快速发展这件漂亮的个外衣掩盖了许多实际的问题。
但时过境迁,在各方面形势有压力的时候,蓝狮注册链结很多企业家则“四处取经”“到处求医”,最后反而让自己病得不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跟风“病”/ 关键词:找“风口”
当企业遇到压力的时候,我们出去学习,发现到处都是互联网,都在打造平台,都是在做联盟,都在讲跨界,都在讲投融资,都在讲打造生态……
于是,大家都去找“风口”,做服装的老板跑去打造供应链平台、做定制平台、营销平台;做门窗的老板跑去做无人机;做五金的老板跑去做自动化设备;做鞋子的老板也跑去做个基金……
都认为除了自己的这个行业红海,其它的都是蓝海。
这些企业家讲起各种管理理念和行业发展大势等都是一套一套的,但结果是“风口”没找到,就倒在了找风口的路上,要不就是找到了风口,但是发现风口前站满了人……
2.模式“病”/ 关键词:一劳永逸
我们总试图去外面找一些好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
所以,各种“让你快速成功”、“十倍利润增长”、“听三天课,回去每月只需上三天班就能管好企业”……类似这样的培训课程现场,到处是企业家的身影。
我们总想找出一套模式,寄希望它能够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我们总想找出一套模式,能让自己一劳永逸,最后发现所谓的模式只是“雾里看花、竹篮打水”。
3.守成“病”/ 关键词:等、靠、要
很多人一直生活在成功的路上,而疲于搞发展、创新。
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不愿意改变昨天成功的模式的时候,是很危险的。
在我们的行业,又何尝不存在一些“守成”的人。
比如,有些老板仍然固守旧有的状态和模式,习惯于“等、靠、要”,蓝狮注册登录不去进行管理的升级和经营的变革,还是用老一套办法来管理员工、经营企业,简单地认为只要企业当下还能盈利,其他的问题都无伤大雅。
把企业弄得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整个企业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成长性,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企业、大企业往往竞争不过新创企业的原因所在。
企业从创办到发展成颇具规模,一代企业家取得了一定的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的原始积累,他们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守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传统的留恋与看护,而是对传统精髓的守成。
所以,企业老板不要禁锢于昨天取得的一点点成功,当下时代,企业要发展,更需要创新,当然创新也并非全盘否定过往企业发展形成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而是对传统理念在继承下的发展与缔造。
企业要创新就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升级和经营变革。
此外,50、60、70后的企业家,需要将经历转向年轻核心团队上去。
这里一个问题是,作为50、60、70后的他们,还能够花那么多精力在工作上吗?
一方面,父母、小孩、社会关系等等都需要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跨界、创新,老一代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专业能力、创业心态能和80、90后相媲美吗?
把世界交给80、90后。老一代企业家应更多的要把精力投到二代企业家、年轻核心团队身上去,让他们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老一代企业家应更多的要把精力投到二代企业家、年轻核心团队身上去,让他们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2、放不下
当我们的企业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老板也想过,自己的原始积累也够了,这么些年,企业的盈利、自己的小家、甚至整个家族三代都不会为经济上的问题而发愁了。
现在还要做得这么辛苦,这么大压力,是不是干脆放下不做了?将企业关掉还好过。
但事实上真的关得掉吗?
一个企业关系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还是整个供应链,关于产品的整条线的问题。
再想想,那是不是可以被收购?如果企业做得好,也不会想着被收购,如果做得不好,被收购也不会有多高的价值,一样不会甘心。
“那我找个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可以吧?”“那我传给我的子女吧”。
但是,有些父母吃够了创业的苦,不忍心让子女继续做这个行业,就算子女来接班,作为一代企业主也得好好地辅导,不然企业里的那些“老臣子”,企业之前的管理方式都会成为子女接班的障碍。
分析下来,好像我们想轻易的放下,似乎变得不可能了。
3、舍不得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提问:“做企业究竟是‘养猪’还是养‘孩子’?
这个话题在社会上和网络上引起了激烈讨论和争论。
显而易见,“养猪”就是养肥了就卖掉,而“养孩子”呢?就要照顾一辈子,并且精心呵护,百般照顾。
但这两个比喻都不太恰当,做企业应当是“养奶牛”,养奶牛的目的是什么?
产奶,这个奶就相当于我们做企业的目的一样,需要盈利。
当奶牛不产奶的时候呢?也可以将不产奶的牛卖掉,再养产奶的牛。
一样需要精心呵护,虽然不产奶的牛卖掉了,但是还得继续养。
相当于是企业里面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客户升级、团队升级。
其实创办企业,是奋斗几十年的一个结晶,企业早已经变成了一个情感的载体,要是一下子企业没有了,从对企业这个载体上来讲,企业家还是舍不得的。
再者,这个企业里有几百人,上千人、甚至几千人,这个团队里面又有很多人是跟老板成长起来的,在企业里服务了这么多年,如果企业没有了,好像面对这些人,情感上,老板也会有些舍不得。
就算一切都舍得,当放下企业以后,虽然可以环游世界,可以好好地过着退休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真的就过得充实有意义吗?朋友圈的关系还有原来那么紧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工作需求上都注定着我们企业老板的舍不得。
耗不起、放不下、舍不得是50、60、70后这一代企业家内心世界的焦虑,外在的体现则是产业的焦虑,知识的焦虑,资本的焦虑。如何突围,是我们企业家必须要思考,要用智慧去化解的事情。